乡村事务||蒋红军荐书《大国大城》
蒋红军荐书 |《大国大城》
活动概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曾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国家“十四五”规划,2021年9月28日下午,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蒋红军副教授在梅苑4栋党员活动室联合开展了新学期首次“南国读书会之党员读经典专题活动”。本次读书会由本科生党支部书记刘志东老师主持,邀请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蒋红军副教授作为导读老师,为政府管理系全体学生党员研读陆铭教授所著的《大国大城》。
嘉宾导读
蒋红军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选择这本书的原因。他提到,本书作者陆铭教授是2020年8月24日在中南海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中最年轻的发言者,他的观点具有世界视野,对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推进具有建设性意义,阅读此书能帮助党员同志进一步理解陆教授的观点;《大国大城》提出了众多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观点、新视角与新思维,尤其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匹配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陆铭教授在《大国大城》中传达的公共利益理念与公共管理学科精神高度契合,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在阅读中感受学者的公共情怀。
随后,蒋老师为大家分享了阅读《大国大城》的总体感受,认为此书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强调在大国治理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重视经济发展中的地理因素和空间力量;三是关注国家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中的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为让学生党员更好理解书中的观点,蒋老师还对《大国大城》中的章节观点进行了简要解读,从大国难题、大城之解两大维度深入阐释了“在聚集中走向平衡”的核心观点。通过蒋老师逻辑清晰、生动形象的讲解,党员同志们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在会上积极发表个人见解与阅读感受,与老师进行讨论与交流。
活动最后,刘志东老师代表本科生党支部对蒋红军老师的到来与精彩分享表达了感谢,并强调学生党员同志应该主动将所学专业知识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勤阅读、勤思考,培育大局观与时代视野,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理论工作者大有可为,需要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从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互动中探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通过本次南国读书会活动,党员同志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与新要求,增强了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为更好推进“十四五”战略规划行稳致远贡献了公管力量。
阅读感悟
《大国大城》给我的感觉更多在讲一种均衡与共存发展的思维与观点,而不是具体的应对方案。所以,在《大国大城》里,我看到的是时代洪流中裹挟在水流漩涡里的命运与共。区域间、城乡间的命运与共,不仅是为了维持集体的利益,也是为了自身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必须。
——李淑婷
本书最核心的观点是大国要有大城,限制人口等要素流动会阻碍城市、区域的发展,政府应该顺应市场规律,让区域在集聚中走向人均意义上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并具有国际竞争力。通俗来讲,就是大城市还可以更大,要让人口在市场的配置下充分流动,不受限制。近年来国家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的落户限制、建立各个经济圈等举措也证明了书中的观点具备一定的合理性。
——梁巽熙
陆铭教授为我们思考中国当下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讨论的方案,有很多值得政策制定者思考和借鉴的地方,但书中的某些观点仍值得进一步研究与讨论,需要辩证地看待。比如在放开户籍限制的问题上,这一举措或许可以促进人口流动解决一些经济上的问题,但也势必会带来一些社会、文化上的问题。本书只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较少从社会、文化、心理等视角对问题进行多元化讨论。
——孙嘉源
扫
码
关
注
微信公众号
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